欢迎访问金榜题名网!
会员投稿   |   注册   |   登录   |  

“香兰雅室—董宝云墨兰画展”综合报道之二 以墨兰之品传承中华文脉,上演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

发布时间:2025-05-22    来源:本站

文/王学会

图片1(1).png

2025年5月1日,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内人潮涌动,“香兰雅室—董宝云墨兰画展”在此拉开帷幕。这场展览不仅是对92岁艺术家董宝云艺术生涯的全面回顾,更是一场凝聚家族文脉、革命精神与时代价值的文化盛典。

作为董寿平墨兰艺术的第二代嫡传人,董宝云以近百幅作品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品格,而展览背后更交织着王氏与王世英家族跨越百年的历史回响,以及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。

图片2(1).png

世家传承:三代同堂,两大家族的世纪交响

未命名(1).jpg

此次画展的举办,是董氏艺术世家与王世英革命家族精神的双重凝聚。董宝云之子王小选携兄妹四人,以孝心与敬意策划展览,既是对母亲艺术成就的致敬,亦是对父亲王敏清(原山西省省长、革命先驱王世英之子)革命精神的告慰。

王世英家族自黄埔军校时期起,便以“忠贞报国”为家训,王敏清继承父志投身革命,王小选则在新西兰政坛续写传奇,成为首位华裔国会议员,将家族精神从战场延伸至国际舞台。  

展览现场,革命家庭后代云集,包括黄埔后人、烈士家属等,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。王世英昔日的战友后代在致辞中感慨:“董先生的墨兰不仅是艺术,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,让我们看到革命家风与文人风骨的完美融合。”  

艺术传承:三代笔墨,百年对话

从董寿平的“董梅”“寿平竹”,到董宝云的墨兰,再到第三代传人王小选的跨文化实践,董氏艺术已绵延三代。董宝云自幼师从伯父,深得郑板桥“超凡脱俗”之韵,又融入现代审美,形成“淡雅脱俗”的独特风格。

展览中,母子联袂创作的《风骨同辉》尤为瞩目:董宝云的兰叶遒劲如篆,王小选的题诗“扎根展叶磐石间,风霜雨雪亦悠然”,以书画呼应展现三代人对“以艺载道”的追求。  
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亲笔题写“慧质兰香”四字,以及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周旭教授题写的“香兰雅室”主题作品,其笔力遒劲、气韵高古,既是对董宝云艺术的肯定,亦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期许。  

文化盛典:名家云集,彰显时代共鸣

开幕式由资深媒体人王学会主持,他以“兰为心象,文脉永续”为主题,串联起董氏艺术与王家历史的深层关联。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亦现身助力并表示:“董先生的兰花,不仅是笔墨的艺术,更是人格的写照。她的作品让我想到革命先辈的坚韧——即使在逆境中,依然保持优雅与信念”,公共专家王京忠、文化学者金思宇、和平大使韩雄亮、策划专家韩颐和、收藏专家杨可、公益大咖王亦平分别庆贺。  

展览还吸引了艺术界、文化界重量级人物到场。书法家何旺智、詹亚军、张鸿、张克思、林立绩、柳清芬;画家王文浩、王建武、谷明达、胡才春等,纷纷评价:“董宝云的墨兰,是传统文人画在当代的活化石,其作品中的留白与虚实,暗合了中国哲学中的‘无言之美’。”  

历史纵深:从诗书世家到革命烽火

董氏家族自清代翰林董文焕起,便以诗书传家,藏书十万卷,滋养了董寿平、董宝云的艺术生命;而王世英家族则从黄埔军校的硝烟中走来,王世英作为中共隐蔽战线的重要人物,曾三次与杨虎城谈判促成抗日合作,其子王敏清继承父志,孙辈王小选则在新西兰政坛延续“家国情怀”。  

展览特别设置“家国同构”主题展区,比如董寿平、董保云合影照,董保云、王小选母子联袂创作作品,以及董保云有关历史资料展示,都揭示了“诗书传家”与“忠勤报国”的精神纽带。  

社会影响:艺术为桥,连接人民性与时代精神

选择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展场,深具象征意义。该馆历来以“人民性”为核心理念,董宝云的墨兰以其雅俗共赏的特质,恰与这一理念呼应。展厅中,工人、学生、艺术家与普通市民并肩观展,一位老年观众感叹:“兰花的坚韧,让我想起年轻时建设国家的岁月——无论多难,都要活得有气节”。  

展览还通过线上直播、儿童研学活动等形式,将传统文化注入当代生活。公益研学资深人士刘静表示:“董先生的展览与我们的公益研学展异曲同工,都在以艺术唤醒人们对精神品格的追求”。  

结语:兰香涤心,文脉永续

“香兰雅室”不仅是一场艺术展,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与精神洗礼。董宝云以墨兰为媒,将家族文脉、革命精神与时代价值熔铸一体,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,则印证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。正如王小选所言:“艺术与革命,本质都是对理想的坚守。我们传承的不仅是技法,更是那份‘不以无人而不芳’的品格”。  

这场展览,“就如一曲跨越时空的交响,让观众在兰香墨韵中,触摸历史的温度,感受文化的力量”,青年设计师张嘉仪对记者表示。

作者简介:王学会,资深记者、文艺策评人、《瞭望中国》杂志执行总编辑,秉承愿景:学会瞭望,是一种精神;学会瞭望,是一种能力;学会瞭望,更是一种希望,这便是瞭望的力量!


编辑:admin

【返回列表】